编者按 11月13日,《中国化工报》一版头条报道了卡博特公司就地方政府环保执法“一刀切”造成的困扰致信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情况。实际上,化工业界对环保执法“一刀切”的质疑早已有之,此次报道进一步引发了广泛讨论。各地的环保执法究竟怎么样,石油和化工业界对此有什么话要说?本版即日起推出《一封信引发的环保执法问题讨论》系列报道,探讨环保执法“一刀切”对企业及市场带来的影响,寻找既从严治污又精准施策的思路和对策,以期实现环保与发展的和谐统一。本版将持续关注此话题,欢迎业界踊跃投稿发表意见建议。
近日,江苏天音化工、瑞佳化学、傲伦达科技、宜兴利达化学等江苏宜兴市周铁镇(位于太湖附近)10家化工企业上书宜兴市政府,称江苏省化工行业转型发展实施意见要求2018年底前,将太湖一级保护区化企一律关停并转的做法明显有“一刀切”之嫌,值得商榷。这些企业之所以敢向政府讨要说法、维护自己的生存权,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有在周铁镇生存的底气与担当,环保基础扎实,够得着“无辜”的称号。
据了解,今年中央环保督察覆盖了15个省份,对于全面推动污染治理、迅速改善环境质量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可谓有目共睹。实践证明,这场由上而下发起的环保飓风行动,不仅从实际上解决了一大批新老环保问题,更重要的是从观念上、从制度上对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环保督察行动,在多方肯定称赞的同时,中国化工报记者在调研中也听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并非质疑中央环保督察本身的积极意义,主要还是针对基层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
现象一:虽合法经营、达标排放,一些企业仍被勒令停产或者搬迁。今年9月份中央督察组入驻浙江期间,接到市民投诉,称中策橡胶违法排放废气。杭州市环保部门随即对其现场进行检查监测,结果显示排放废气指标完全符合国家排放标准。但即使如此,中策橡胶的正常生产仍然受到影响。迫于压力,企业承诺将在2020年前逐步转移全部非子午胎系列产能。又如另一起投诉,有群众反映杭州市下沙开发区内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散发臭气,国际香精香料浙江有限公司、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公司下沙基地等企业夜间偷排废气。环保部门核查结果显示,上述企业排放均达标。下沙开发区管委会的态度是,为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将加快上述化工企业的搬迁进程。此外还有大江东产业集聚区的部分化工厂,虽然核查结果并未显示区内化工企业有超标排放的违法行为,但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仍表示:将在2019年底前关停外六工段规模以下化工企业,以提升区域环境质量。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停产和搬迁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为了达到日益提高的环保标准,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精力,但即使达到了法定要求,在环保风暴席卷而来时,企业的命运依然变得前途未卜。在环保高压态势下,“谈化色变”的不理性现象有所加重,化工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山东、河北等地的化工业内人士也反映,一些环保督查和执法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环保标准,对环保达标的企业没有支持鼓励,对环保不达标企业也没有完全体现应有的惩戒力度,往往是不加区别地执行同等管控措施,造成好的、差的企业都遭殃,难以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现象二:不顾生产实际,频繁要求企业降负荷。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反映,作为一家负责任的大型国企,河南能源集团的化工企业已经执行了比国家标准还要严格的排放标准。但是,当地仍在优良天气天数不够时,“一刀切”地强制企业生产装置降低负荷运行。这种做法不顾大型化工装置需连续稳定运行的规律,反而会造成不安全性增加以及能源资源浪费。
河北多地的化工企业反映,有的地区治理“散乱污”十分粗暴,不打招呼就对中小规模和民营企业直接拉闸限电,导致怨声载道。
现象三:环保执法过于简单粗暴,缺乏人文关怀。浙江橡胶工业协会负责人谈到,在中央环保督察期间,不少橡胶企业因为气味问题被投诉而责令停产,对行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橡胶企业的气味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橡胶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环保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企业自身不够重视造成,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关停淘汰无可厚非;但有的问题却是整个行业的技术难题,解决起来需要多方面的力量支持,也需要时间上的缓冲。就像中策橡胶为彻底解决炼胶工段的气味问题,投入了数亿元资金,目前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但仍有需要改进的空间。对于这种情况,环保部门在依法监督的同时,还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和鼓励,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受伤的将是整个行业。
河北省部分地方执行环保管控措施,不论企业是否环保达标,一律实行错峰停产,有的达标企业因此被关停长达4个月。
化工业内人士指出,整体来看,环保督察给各行业带来的作用是正面的,那些环保表现良好的企业将获得更多的市场、更强的竞争力,以环境保护优化市场公平竞争秩序的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但同时不容忽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也并非个案,理应引起政府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避免在扫除环保毒瘤的同时,误伤了那些遵纪守法的优秀企业,让环保督察焕发出更加强大的正能量,成为化工行业的热切期待和齐声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