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确立了国内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般而言,传统能源产业属于传统制造业的范畴,但笔者认为,《中国制造2025》对传统能源产业的意义不只局限于能源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领域。它跳出能源范畴,站在全球化深入调整及第三次产业革命的高度,进一步指出了我国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意义和未来路径。
*近10年,国际竞争格局愈加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和挑战,传统能源产业也愈加依赖高端技术的持续大量投入来维持其增长动力,因此,传统能源行业正在经历从单纯的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技术密集的新兴产业转型的过程。
特别是,近年来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既有颠覆性技术,又有整合性技术。前者即传统意义上具有变革意义的技术,它足以淘汰落后产能并推动整个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甚至创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兴行业。而后者的意义在于它能打通既有产业链条,从而促进产业链的整体性创新。具体来说,整合性技术以*大限度降低社会整体的交易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弥合产业的技术链、资金链及价值链之间的裂缝,以此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
客观地说,在我国社会正处于“刘易斯拐点”的当下,人口红利消失殆尽,很多产业面临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向产业链高端转型困难的根本问题。《中国制造2025》恰恰是针对这一现状,以推动技术创新和提升品牌价值双轮驱动,实现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从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的转变,更关键的是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
如果说“中国制造”的特征是技术成熟、普及程度高、进入门槛低,“中国创造”则是以技术含量高、广泛普适性与个性定制化有机结合为主线,在全球化竞争中处于价值链高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品牌价值的提升与技术的改造升级都必须与产业价值链进行对接,瞄准高端方向,才有可能掌握未来国际竞争尤其是全球化制造的话语权。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并深刻影响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油气产业来说,《中国制造2025》的意义就在于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油气产业在资金链上已完成规模扩张,在技术链和产业链的对接上也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目前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在价值链对接问题上进行长远的战略规划及可推进的路径选择,这也是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在结构性调整中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在全球化持续深入并进行结构调整的时代,资金链、技术链与价值链的有机融合已无法通过简单的内部调整来实现,而是要更加注重全球化制造,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这对我国油气产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是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内在调整来确立重塑全球格局的角色定位;而挑战在于,这样一种全新的发展诉求势必将触及欧美等传统技术垄断者的产业话语权,他们必定会在企业和产业两个层面对我国进行抵制。
创新需要协同。长期以来,我们强调的是利益共同体,即供需双方通过市场博弈机制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集团。但随着既有竞争格局逐渐被打破,原有的利益共同体会因为新的利益诉求不同被打破。因此,我们不能止步于利益层面的协同,还要实现价值层面的协同。如今,技术越发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要素,谁拥有核心技术,谁就拥有产业高端话语权,成为创新共同体的主导者,进而成为产业价值共同体的核心,并在未来掌握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在制造业,技术更多体现在产品质量上。德国的工业4.0之所以能从汉诺威博览会这样一个区域性、行业性的价值理念蜕变为全球工业的新标杆,不仅是因为工业4.0体现了德国制造业被广泛认可的工艺技术水平,更主要的原因是这一概念表明,德国着重反思了过去其在全球化制造中的价值和话语权,并提出迈向以智能制造为导向的价值链高端。
这对我国石油工业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传统能源产业具有大规模投入、高技术门槛和长周期回报的基本特征,我国国家石油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产业价值引领者的角色,这也意味着它们是推动我国油气产业转型升级不可替代的主导力量。作为创新共同体的核心,国家石油公司应突破小我,谋划大我,不仅要注重企业自身盈利模式的质量效益转型,而且要具备全局思维,站在能源是社会发展基石的高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推动能源革命的顺利完成,即发展现代混合经济。
在经济增长面临下行风险的宏观背景下,社会资本参与是经济增速成功换挡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现代混合经济模式即是通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来*大限度地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投融资模式。在“互联网+”战略的推动作用下,这种全新的投融资模式将为油气产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活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这已是社会共识,但企业的主体地位并不表示,在体制固化、市场经济制度不完善的当前,我国企业已具备主动加强基础研究、推动技术创新的自觉。换句话说,目前,我国已实现创新主体角色转换的企业可谓少之又少。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来推动技术创新和价值链衔接是不现实的,还需要政府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扶持和规范企业的创新行为,确保技术创新成果市场化转移的渠道多元、畅通。
此外,还需要大量的具备资质并被社会广泛认可的民间非营利研究机构、科技中介组织等,来确保技术创新的路线能在既有基础上实现全社会整体利益的*大化。各类学会、协会包括产业联盟或技术联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移的良好的载体和平台。这些研究机构虽然不是推动创新的全部动力,却是助燃剂、催化剂,同时也是集中社会资本、促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黏合剂,是创新驱动打通*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
如前面所述,技术创新不仅指传统意义上的颠覆性技术,还包括对技术链、产业链和价值链进行有机融合的整合性技术。油气领域的龙头企业应站在行业变革与社会进步的高度,主动求变,以“互联网+能源”的不断融合为契机,借助互联网的创新能力和整合力量尽快实现企业“O2O2O”模式的华丽转身。也就是说,油气企业不仅要在线上完成社会资本的整合,并将其投入到线下的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之中,而且要使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终回到线上,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在企业级、区域级、行业级等不同层面的系统解决方案,打通产品技术从研发到转移再到社会大生产的关键环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驱动。这应是传统能源企业、政府和社会三方需要协同努力的方向。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