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和阿里可以算的上是当今电商武林的两大巨头,这两家的竞争越发激烈,但是在图书这一领域,当当网依然是占有一定地位的,图书类目可能是当当**能**京东的类目了。
根据京东2014年上半年图书销售业绩显示,京东的份额已经超过亚马逊,仅次于当当网,其中少儿类图书、科技类图书,以及部分单品的销量均**于当当网。京东等电商平台正在逐步冲击当当网*后的防线。
与当当图书的价格驱动相比,京东图书的“体验“驱动则显得高明的多。仓储、物流的体验不用多说,虽然李国庆一直强调,当当网采取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的方式,比京东节省30%的物流成本,但是其损失的用户体验价值远远不止这30%的成本,此时此刻过于看重眼前利益,或许并不是一个好的兆头。
另一方面,两者图书的商业模式也有着天壤之别。当当图书选择的是搬运图书、赚取差价,京东图书选择的是价值链整合,即开放平台与京东出版。京东通过改造开放平台的入驻系统,提升入驻的时效,让出版社快速进来;再通过开放仓配服务给出版社,从而提升出版社与自身的用户体验。据悉,京东图书现在的优质商家已超过600家,其中出版社79家,新华系统20家,覆盖图书超过400万本,*大程度的优化了用户体验(其出发点是用户体验,而非盈利)。
至于京东出版则是京东图书对上游产业链的渗透,使作者、出版社与读者粘合的更加紧密。该品牌系列图书主要是应用京东图书自身的数据积累和用户消费习惯来进行分析,从而与出版机构深度合作,打着符合京东图书自身受众的优质图书作品。同时,京东图书还可以将实时的读者数据反馈给作者、出版社,为作者、出版社提供决策支持,让其制作读者喜欢的书,提升双方的收益。可以这么理解,京东图书想要打造的是图书界《纸牌屋》。
有人可能会说,京东图书渗透上游产业链是抢传统出版社饭碗。其实不然,这更像是在倒逼传统出版社向互联网转型,是一种反哺。更何况京东选择的是一种开放的模式,来帮助传统出版社改革。其自身的大数据系统,不仅可以在图书制作过程中为出版社提供决策支撑,还可以在销售环节为出版社做到精准营销(通过算法将图书推荐给可能感兴趣的人),从而降低出版社的营销成本。
际通宝小编认为京东能够后来居上,成为与阿里想抗衡的电商巨头,除了电商基本面的运营和供应链,*重要的就是数据战略。刘强东一直极其重视数据技术和能力,京东的用户消费数据的挖掘分析是被当做一项核心战略来做的,所以,我们才看到“京东出版”的出炉,才看到电商界的大神级产品--京东白条,数据能力的严重落后决定了当当网抬头就能看到的天花板。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