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湿物料置于干燥室中,含湿量低、相对湿度小的干燥空气以一定流速流过物料表面并与含湿物料进行热、质交换,吸收从物料表面汽化的水蒸气,含湿量提高。通常干燥室出口排出的空气中的大量潜热和显热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回收与利用。干燥系统的除湿能力取决于干燥室进出口空气的含湿量的差值。为了提高系统的除湿能力必须设法降低干燥室进口处空气的含湿量及提高干燥室出口处空气的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所以空气的总压力升高,空气的含湿量将降低。如果将压力低、含湿量高的空气压缩后,在高压下降温、除湿,则能去除空气中更多湿量,增强除湿效果。干燥室出口处空气含湿量的*大值为与一定压力、温度对应的空气饱和含湿量。而空气的饱和含湿量又随着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在压力高、含湿量大的空气除湿的同时使之与低压、低湿空气进行热交换,这样既提高了低压空气的吸湿能力,又回收了高温、高压侧空气中的大部分潜热和显热,使干燥系统的热效率得以提高。
循环由压缩机、干燥室、干燥室换热盘管、凝水器、节流装置等组成。干燥室出口的压力低、温度高、含湿量大的空气进入压缩机压缩后,空气的压力、温度和焓均增加。压缩机出口的高温、高压空气进入干燥室中与干燥室低压空气换热,其温度、焓值都降低,并析出部分水分,放出大量显热和潜热,使得高压侧空气中的大部分显热和潜热得以回收与利用,同时也提高了低压侧空气的吸湿能力。降温、析湿后的高压空气进入凝水器中进一步降温、除湿,并分离其中的水分,使其含湿量进一步降低。从凝水器中出来的高压、低温、低湿空气流经节流装置后,压力下降,变成低压、低温和低含湿量的空气。低压、低温和低湿空气进入干燥室中吸收干燥物料中的水分,并在干燥室中与压缩机排出的高压、高温和含湿量高的空气换热,使得低压空气吸湿升温,从而提高了干燥室中低压侧空气的吸湿能力,增大除湿量。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干燥室中,低压侧空气进行的是升温、增湿过程。
循环分析假定:空气为理想气体,压缩机压缩过程为等熵压缩过程。为考虑压缩过程中的不可逆性的影响,引入压缩机等熵压缩效率。干燥室出口、凝水器出口处高压侧空气为饱和状态。干燥室出口低压侧空气处于饱和状态。凝水器出口空气与冷却介质进口换热温差为5。忽略循环过程中的压力损失。并且定义:干燥室出口低压侧空气含湿量与凝水器出口高压空气含湿量的差值为循环除湿量。压缩机进、出口空气的焓差为循环耗功量。循环除湿量与循环压缩机耗功量的比值为循环除湿能耗比。对循环系统中各部分进行能量衡算和湿量平衡计算,可以得出空气在系统各部分的状态和循环的除湿量、耗功量及除湿能耗比等性能参数。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