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天然气工业“中国心”
沈鼓集团研制的PCL800系列管线离心压缩机,形成了管道压缩机7个专业模型级。研制出目前同样规格下压力*高,同样压力下规格*大的高效高稳定高可靠性压缩机组;工作点效率达87.4%,流量调节范围43~150%;开发出管道压缩机专用特殊结构叶轮的加工工艺,重型机芯组件与整体机壳精密装配工艺;开发设计出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多机群控与备机联控的全自动化控制技术,实现机组自动加载负载控制和自动负荷分配;开发构建了综合联调试验台架,可作为长输管道系列产品各类试验的平台,可模拟工况条件下的高可靠性管道压缩机全负荷全系统全速综合联调试验技术,在国际上首次实现20MW级电驱压缩机组72小时联机全负荷全系统全速综合联调试验,为成功研制长输管道压缩机组提供联调试验保障。
造就石化工业“中华骨”
裂解气压缩机组高压缸2MCL908额定出口压力达到了4.2MPa,其水压试验压力更是达到了6.85MPa,该机组高压缸2MCL908机壳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总工程师王学军多次要求设计必须首先解决机壳承压问题。为此,沈鼓集团成立了大型压缩机机壳结构优化攻关项目。通过将机壳倒置以排尽机壳内空气,并加大了中分面螺栓拉紧力;将螺栓规格更改为M100X4、水压试验*易泄露的中分面轴承侧位置的4个螺栓增加到M110X4规格;精修机壳中分面,重新加工一批新螺栓,并调整了螺栓与螺母的配合公差,严格按照机壳中分面螺栓的把合顺序和加载拉力要求;在裂解气机组高压缸中分面开了密封槽等改进措施,多次反复试验,终使百万吨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研制成功。协调会上,用户强烈要求推力盘采用液压安装方式,为此我们紧急修订方案,重新给出结构**地实现了用户的要求。
丙烯压缩机的工作环境为低温,用户要求所有的隔板都采用耐低温的板材或者锻件进行设计制造。丙烯压缩机为了整体减少该机组的叶轮直径,首级叶轮采用了研发部门新开发的并经性能实验验证的大流量系数、高能头、高马赫数的长短叶片的高效三元叶轮。叶轮直径的减小,不仅减小了模化比,进一步保证了压缩机的性能,还使该压缩机的转子稳定性、叶轮强度等重要校核指标都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
乙烯压缩机进口温度一般为-102℃,低温材料的强度低,这对于高速旋转的压缩机来说是*大的难点和关键。既要满足机器的强度要求,又要提高效率,通过对叶轮等旋转件进行优化设计,经过反复计算,多次优化,分析对比,终于形成一套**的乙烯压缩机设计方案。
树立自主创新“沈鼓魂”
健全科技管理体系。沈鼓集团自主创新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1997年建立了企业技术中心,2000年被国家认定为***企业技术中心。建立了1个院士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在西安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建立了***企业技术分中心,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成立了“沈鼓——大工研究院”和“沈鼓——西交大研究院”。2006年,沈鼓研发中心被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确定为***研发中心,2010年,研发中心升级为研究院,并被国家能源局确立为大型透平压缩机研发中心。截至目前,沈鼓集团成功搭建起“两站三院四中心多点合作”的创新模式,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企业服务,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激励政策,持续进行人才培养。依据市场化原则,每年都要修改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政策,保持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建立了“技术三优”评选政策,每两年组织一次评选,对评选出的“优秀技术专家”、“优秀技术带头人”、“优秀技术骨干”每月给予一定额度的津贴。建立非领导职务序列,拓宽了职业生涯发展渠道,激励工程技术人员成为科技专家。还出台了科技创新项目、专利申报、科研论文发表、成果推广、新产品研发等一系列科研奖励政策,根据技术人员的科研成果给予一定的政策性倾斜。储备了一批“高、精、尖”人才,拥有技术专家22人,教授级高工61人、高级工程师362人、工程师654人。有4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荣获“沈阳市领军人才”称号,4人进入省“百人”层次、10人进入“千人”层次。“十一五”以来,共有19名科技人员被授予市级以上先进个人称号,345人被评为沈鼓集团技术骨干、技术带头人、优秀专家,72人被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今年,高级工程师姜妍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树立了沈鼓集团科技人员的优秀形象。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为科研开发提供硬件支撑。近十年来,始终保持5%以上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为技术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引进并开发核泵技术、CAP1400技术,促进产品升级,为开拓新兴市场做好技术储备。投资大量资金,在西安交通大学建立了非定常流场试验台,在大连理工大学建立了高速计算中心,提高了合作院所技术实力。2004年起,沈鼓集团牢牢抓住战略重组、异地搬迁改造这一发展机遇,建设了国际**水平的研发平台,配备了高端计算机,引进十多项高技术工程软件,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无纸化办公。建设了大型离心压缩机、大型水泵、大推力往复机实验平台,加快了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
在多种激励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沈鼓集团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高端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效。近五年,完成科研攻关463项。完成“AP1000/CAP1400、大型离心压缩机节能技术及产业化”等科技立项95项(***项目32项,省部级项目33项,市级项目30项)。与英国伦敦大学、美国ADT公司、清华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大等20多家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共计完成产、学、研项目136项(含大工研究院项目),在研项目3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奖励104项(***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4项,市级奖励33项,振兴奖5项)。获得专利106项(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92项,软件著作权5项)。成功开发出世界**水平的国内首件整体铣制三元闭式叶轮,成为国际上第二个掌握整体铣制加工工艺的制造企业。
近十年,沈鼓集团获得了多项荣誉称号。200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称号。2004年、2007年离心压缩机分别被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和国家质检总局评定为“中国名牌产品”,被中国质量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2005年沈鼓集团***技术中心进入全国50强,被辽宁省科技产业厅评定为“辽宁省首家风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2006年、2007年分别获得“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称号。2006年被国家发改委授予“重大装备国产化突出贡献企业”,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08年被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被全国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称号”;2010年获国家工商总局颁发“中国驰名商标”;2011年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
成就装备工业“中国梦”
展望未来,沈鼓集团将继续秉承“装备中国,走向世界”的崇高历史使命,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不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尖端节能产品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发10大类54种***新产品。沈鼓集团将倾力打造世界同行业知名品牌,朝着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世界**水平,离心压缩机、核泵、往复机三大主营业务经营规模、研制试验能力、技术水平国内**;主导产品离心压缩机产量居世界前三位;综合实力进入国际同行业企业前五位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沈鼓人将继续以民族工业发展为己任,加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托起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新的辉煌,为祖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铸就民族工业之魂。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