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合理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要求, 合理选择原材料,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也是降低混凝土水化热的一个重要环节, 具体做法是:采用矿渣水泥;要优先选用天然连续级配的粗骨料, 减少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进而减少水化热, 例如 5 40 mm 粒径可比 5 25 mm 粒径的碎石或卵石混凝土减少用水量 6 8 kg/ m 3, 降低水泥用量 15 kg/ m 3; 细集料以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为宜, 实践证明, 采用细度模数 2 8 的中砂比采用细度模数 2 3 的中砂可减少用水量 20 25 kg/ m 3,可降低水泥用量 28 35 kg/ m 3; 尽量选用泵送混凝土, 便于控制浇注流程。
根据现场情况, 尽量避免混凝土的所有拌合材料及水被日光曝晒, 以降低混凝土的拌合温度, 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 降低温差。
( 3) 限制浇筑层厚度和间歇期。由于压缩机基础混凝土体积较大, 要尽量做到使混凝土凝固时的温度梯度不出现突变, 可以采取快速一次性完成基础混凝土浇注, 避免由于施工的时间差而使基础各部位的混凝土水化时间不一致, 导致混凝土内部出现温度差。但这要求非常大的混凝土浇注流量, 现场难于做到, 目前, 仍需要分层浇注, 具体做法为:浇注方案的设计原则为尽量加大混凝土的浇注流量, 尽量缩短浇注时间;根据浇注流量, 以层间不出现施工缝的原则来计算单层浇注混凝土的厚度。
以某压缩机基础为例, 压缩机基础浇筑采用泵送, 压缩机基础浇筑方式为在整个基础平面内分层浇注。施工时从基础短边开始, 沿长边进行, 根据**层浇注完毕回来浇注第二层时, **层浇注的混凝土仍未初凝的原则, 经计算, 每层浇注的*大厚度为 600 mm, 共分 6 层, 如此逐层进行, 直至浇注完成。
( 4) 循环水管的布置与温度监控。具体操作方法为:根据经验, 可在混凝土基础中设置的DN60 的钢管作为降温管, 采用均分布置, 共放置三排, 分上下两侧, 分布在基础中间;在混凝土浇注前, 在基础内竖向设置均布的测温管, 用于监测基础中心的温度, 并对每个测温点编号; ! 用于循环水的水泵流量不小于 30 m 3 / h, 且要设置阀门用于调节流量; ?混凝土浇注后即开始由专人进行测温, 每小时一次, 并做好记录; 由于压缩机基础混凝土内部的*高温度发生在混凝土浇注后的3 5 d, 在此期间必须严格监控中心测温点和其他测温点的温度差, 如出现有两个测温点的温度差达到 23 ? 的情况, 则应立即加大循环水的流量, 尽快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差, 避免裂纹的产生。
( 5) 对混凝土外表面的隔热处理。对混凝土外表面进行隔热处理的目的是减少气温变化对基础边界混凝土温度的影响, 尽量保持浇注后的压缩机基础混凝土在龄期阶段为一温度等势体, 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梯度。在现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对基础侧面模板内部或外部进行保温处理;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蓄水或覆盖润湿的保温棉。
以上几项压缩机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措施, 已经在西气东输部分压缩机基础施工时得到了成功的运用, 能够有效地预防压缩机基础裂纹的产生。
网页评论共有0条评论